2022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案例分析》練習題(8)
某商業綜合體地上26層、地下3層,建設用地面積8.95萬m2,總建筑面積37.73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7.08萬m2、地下建筑面積10.65萬m2。該建筑地上一層至三層設計為室內步行街,通過若干中庭互相連通。步行街建筑面積43411m2,其中首層建筑面積15922m2,步行街凈寬約11~15m。
該建筑地下室主要使用性質為汽車庫、機電設備用房、物業服務用房,首層主要使用性質為百貨、主力店、室內步行街和臨街商鋪,二層、三層主要使用性質為室內步行街、百貨、電玩、酒樓、歌舞廳,四至六層主要使用性質為百貨、酒樓、電影院,七至二十六層主要使用性質為五星級酒店。該建筑除室內步行街的防火分區劃分、安全疏散,以及部分疏散樓梯間在首層需借助室內步行街進行疏散等問題以外,其他消防設計均滿足現行有關國家工程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
在消防性能化設計評估中,通過隔離室內步行街中的商業火災荷載,限制室內步行街內部的火災荷載,設置有效的火災探測、自動滅火、防排煙等消防措施,將步行街設置為“臨時安全區”(也稱為“準安全區”),以解決步行街防火分區面積超大、借用步行街疏散等問題。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
1.哪些建筑內容可以進行建筑性能化消防設計?哪些建筑不允許開展建筑性能化消防設計?
2.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設計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3.消防性能化設計評估針對室內步行街應采取的相應消防措施有哪些?
4.請簡述針對本項目室內步行街防火分區面積擴大、借用室內步行街進行疏散的消防問題,應當采取何種消防措施解決存在的消防問題?
參考解析:
1.可采用性能化消防設計評估方法的情況:
(1)超出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使用范圍的。
(2)按照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進行防火分隔、防煙排煙、安全疏散、建筑構件耐火等級設計時,難以滿足工程項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不用采用性能化消防設計評估方法的情況:
(1)國家法令法規和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有嚴禁規定的。
(2)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已有明確規定,且工程項目無特殊使用功能的。
2.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設計的基本程序:
(1)確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設計的適用標準。
(2)確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的問題。
(3)確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總體目標。
(4)進行性能化消防試設計和評估驗證。
(5)修改、完善設計并進一步評估驗證確定是否滿足所確定的消防安全目標。
(6)編制設計說明與分析報告,提交審查并批準。
3.消防性能化設計評估針對室內步行街采取以下相應消防措施:
(1)步行街兩側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2)步行街兩側建筑向對面的距離不應小于相應的防火間距要求且不應小于9m,長度不宜大于300m。
(3)相鄰商鋪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防火隔墻,每間商鋪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m2。
(4)面向步行街一側宜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Oh的實體墻;當采用其他分隔設施時,商鋪之間隔墻兩側的開口或非實體墻之間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m、耐火極限不低于1.0h的實體墻。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
(5)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O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6)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在首層可直接通至步行街;商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
(7)步行街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6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其他地面面積的25%。
(8)步行街內沿兩側的商鋪外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并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層回廊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
(9)步行街內應設置消防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4.需要解決的兩個消防問題。
(1)解決防火分區面積超大的問題。
①剝離危險源,將步行街兩側商鋪分隔為面積不超過300m2精品店,面向步行街一側采用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h維護結構分隔。
②室內步行街不應布置可燃物,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
③室內步行街設置有效的排煙措施、自動滅火措施。
(2)解決安全疏散問題。
①室內步行街應采取有效的排煙措施,如采用自然排煙,則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其地面面積的25%。
②通過步行街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
③通過數值模擬確定人員疏散所需時間小于危險來臨時間。